《蘇州工業園區綠色發展專項引導資金管理辦法》正!式!發!布!啦!這是蘇園管規字 2019 年的 1 號文件!體現了大園區對“綠色發展”理念的高度重視。
重點來了這個文件,到底支持了什么?怎么支持呢?
1.分布式光伏
自去年 531 新政后,光伏產業對項目投資和運營有了更為理性的認識,也更加關注光伏電力的生產與消納的健康平衡。
園區作為改革開放的試驗田,工業企業眾多,屋頂資源豐富,不愁發電不能消納!
針對在園區備案實施、且已并網投運的分布式光伏項目,自項目投運后按發電量補貼 3 年,每千瓦時補貼業主單位 0.1 元。
投資一個 1 兆瓦的光伏項目,年發電量約為 100 萬度電,符合條件的項目一年可申請補貼≈ 10 萬元。
2.分布式燃機
分布式燃機是什么——吃進去的是天然氣,吐出來的是電和蒸汽。
與傳統鍋爐相比,能源轉化效率更高(因為還能發電嘛),對于供電供熱都有需求的企業幫助較大,對于自身能源品質有要求的(比如清潔能源)幫助更大啦。比如在人民大會堂中法雙方部長見證簽約的蘇州尚美(歐萊雅)的“零碳工廠”,就引入了此項目。
針對在園區備案實施、且已并網投運的分布式燃機項目,自項目投運后按發電量(放電量)補貼 3 年,每千瓦時補貼業主單位 0.3 元。
投資一個 400 千瓦的分布式燃機項目,按年可利用小時數為 4500 小時計算,符合條件的項目一年可申請補貼≈ 54 萬元。補貼三年大概覆蓋企業投資成本的 20% 左右。
3.儲能,給企業裝個“電小二”
一來,電力故障的時候說不定應個急,有時候可能就是幾百萬的事情啊。
二來么,每天電價波谷充、波峰放,還能賺點差價,何樂不為?!
針對在園區備案實施、且已并網投運的儲能項目,自項目投運后按發電量(放電量)補貼 3 年,每千瓦時補貼業主單位 0.3 元。 投資一個 1 兆瓦時的儲能項目,按每日“充放一次”、0.8 的效率計算,符合條件的項目一年可申請補貼≈ 7.9 萬元。補貼三年大概覆蓋企業投資成本的 13% 左右。
4. 企業級能源管理平臺
是不是《流浪地球》那個AI的既視感?!
園區能源管理平臺
園區能源管理平臺通過接入園區企業能源數據,更為全面的了解區域能源綜合情況,并為精準施策提供有力支撐。企業也可以通過平臺了解到行業與自身的能源消費,不斷提升自身能源管理水平。
未來平臺更可與人工智能無縫對接,通過自主學習主動應對各種突發的能源狀況,更可通過導入更多的數據維度,比如產能數據等,自動匹配推薦不同的生產方案。
項目單位實施能源管理平臺建設,按照一個數據采集點 400 元的標準給予補助。購買注冊在園區企業的硬件設備、解決方案或軟件技術開展能源管理平臺建設,且金額占項目投資額比例超過 70%,按照一個數據采集點 600 元的標準給予補助。
項目單位開展能源管理平臺運營,按照每年每個數據點 100 元的標準給予補助,補貼 3 年。
聲明:本文轉自于“ SIP經濟視界”公眾號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侵權聯刪。
咨詢熱線
400-8866-941